2015-12-10 13:31:41
“如果說此次歐美債務危機給緊固件帶災難,從另一方面而言是一次行業改良的機會,是企業間一場優勝劣汰的競爭。加速產業重組,淘汰落后產能,鼓勵技術創新,重抓質量,嚴重打擊傾銷,打造完整的產業鏈,倒逼國內緊固件行業不得不做出改變。” 2012,對工業品行業的很多企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,世界經濟低迷,國家宏觀政策收緊,競爭壓力加大,成本上升、價格下降、資金鏈緊缺更是成為年度符號。 作為工業品“關節”的緊固件行業自然逃脫不了市場的捉弄,這外表堅硬的螺絲、螺母同樣正遭受前所未有的“緊張”,面臨行業困惑。 雖說我國是緊固件第一制造大國,在海外市場馳騁幾年并小有成就,然而隨著歐美債務的不斷沖擊,外銷疲軟,使得國內訂單下降,利潤下滑,許多中小型緊固件企業停工停產,大型緊固件企業因行情持續疲軟,不得不收縮部分市場。 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源于我國緊固件市場擺脫不了“低小散”的現狀。國內緊固件行業依舊以微型企業居多且分散,其生產的產品附加值低、質量不穩定、市場競爭不強并低價傾銷,而利潤空間較大的高端緊固件產品基本還是依靠進口。 我國緊固件產品結構如下:高檔產品占10% ,中檔產品占50%,低檔產品占40%。隨著工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,集中在中低端的中國緊固件產品自然缺乏競爭力,僅有的“殺手锏”無外乎價格,但質量頻出問題之際,這種競爭優勢卻變成了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的那只手。 那么,是什么造成了緊固件市場的惡性循環? 雖說今年上半年緊固件的出口量達120.7萬噸,金額達22.12億美元,出口情況相對良好,但產能過剩、市場不規范、競爭力不強等缺陷越來越凸顯。 據悉,目前我國緊固件產品壽命較短,一般只為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30%-70%,所有企業生產出的產品都是“萬能牌”,根本滿足不了高端市場的需求。 然而在面對國內外經濟不佳的大環境下,眾多緊固件企業不做技術創新、管理升級,而是靠產品降價來在市場上拼死活,最后錢沒賺到,整個行業卻在“低小散”的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。 如果說此次歐美債務危機給緊固件帶災難,從另一方面而言是一次行業改良的機會,是企業間一場優勝劣汰的競爭。加速產業重組,淘汰落后產能,鼓勵技術創新,重抓質量,嚴重打擊傾銷,打造完整的產業鏈,倒逼國內緊固件行業不得不做出改變。 |